目录

基于「结构化思考」的研发管理实践

为什么想到要「结构化」

前几年,有幸读过一本书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(想了解的同学,自己豆瓣搜下),其中讲到做人非常重要的一个逻辑 「以终为始」

主要是告诉我们,做人需要以原则为中心,不要被事件、表象所左右,需要有做人的原则,这个原则应该是稳定的,指引我们人生的。

团队

其实,管理团队也是一样的。作为Leader,需要甄别关键任务,带领团队在正确的方向上持续前进。所以,也需要 「以终为始」 ,找到适合研发团队的稳定的原则。然后,以一个稳定的结构化方式进行输出,围绕原则进行产品能力、团队能力的提升,持续进步。

指北针

团队工作的「指北针」,指导团队的工作决策。

我们应该遵循「以终为始」的原则,为工作中的各种「选择」、「决策」,提供稳定的结构化的思考框架和工作框架。

「指北针」核心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此。

组成

研发效能指标

目的:「持续快速交付价值的能力」是效能改进的核心目标。

指标项 指标子项 说明
交付吞吐量 单位时间交付的版本数量 1个月或1个季度内,交付的各个版本的数量(统计意义上看趋势)
需求响应时间 交付周期 需求启动到发布上线的平均时长
研发周期 编码开始到发布上线的平均时长
交付质量 单位故事点 / 功能点Bug数量 针对不同类型迭代计算方式不一样
单位时间修复的线上问题数量 1个月或1个季度内,修复的线上问题数量
持续发布能力 发布频率 1个月或1个季度内,发布次数
发布时间 从合并代码完成,到发布到线上的平均时长

系统可用性指标

目的:全面体现系统的健康程度,构建SLI、SLO,给用户提供极高的稳定性和可用性。

依据谷歌SRE理论,通过SLI、SLO、SLA,进行系统健康程度的观测

  • SLI
  • SLO
  • SLA

工作逻辑

我们团队负责的是一个SaaS产品,所以针对我们团队的工作逻辑,进行了下面的结构化抽象。

https://s2.loli.net/2024/02/04/y7jDnwKqRON3QS5.png
工作逻辑

研发能力分层

目前等级:Poor(不好)Fair(凑合)Average(中等)Good(不错)

https://s2.loli.net/2024/02/04/Bvem3HI84rOKQJX.png
能力分层

收获

目前,我们这个抽象的结构化工作逻辑,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,产生了一些效果,比如

  • 在规划方面,我们有了稳定的结构,可以持续改进某个方面的能力
  • 在目标上,团队清楚未来2个季度的整体规划
  • 在决策上,我们会依据「结构化」「原则」进行关键任务的甄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