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团队敏捷实践2.0
目录
1.0阶段
一切从需求开始
在「1.0」阶段实施和使用过程中,我们发现了很多实际问题,所以整体对敏捷流程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升级,以适应团队迭代的变化。
需求源分类
由于提出需求渠道比较多,为了便于管理,我们对需求源进行了分类,具体分类如下:
需求代号 | 描述 | 迭代版本代号 |
---|---|---|
Feature | 基于产品价值的自主产品迭代 | feature/sprintXX,如:feature/sprint40 |
CS | 客户成功经理反馈的用户侧需求 | cs/yyyyMMdd,如:cs/20210713 |
Tech | 研发内部发起的技术改进或重构类需求 | tech/模块或重构名,如:tech/mtms、tech/res |
Hotfix | 故障流程触发的线上问题修复需求 | hotfix/yyyyMMdd,如:hotfix/20210713 |
目前,我们团队开启Sprint的需求类型为:feature,其余类型不触发Sprint。
迭代流程
整体迭代分为6个阶段,分别是
- PRD Review:产品需求评审、用户故事评审
- Estimate:概要设计、工作量估算(扑克牌)
- Sprint Start:Jira创建Sprint、版本号、登记用户故事、创建甘特图
- Sprint In Progress:迭代进行中,每天10点站会同步进度
- Deploy:PM、UI验收、版本发布
- Sprint Review:迭代复盘
1.PRD Review
PRD Review流程
参与者
- 推动:PM
- 参与:RD FE QA UI
输入信息
- 本次迭代的PRD。(路径「PM团队」→「产品需求」→「2021产品需求」→「产品自主迭代」→「某次迭代的PRD页面」)
输出信息
- 蓝湖中本次迭代原型讨论终稿
- 用户故事讨论终稿(路径「钉钉云盘」→「3-研发部」→「用户故事拆解」→「SprintXX」→「文件夹下的用户故事文件」)
PRD
钉钉中的用户故事
2.Estimate
估算方式采用的是「规划扑克估算法」。一种基于共识的估算方式(游戏),主要用于估算Scrum迭代中的开发任务的工作量问题,通过团队的共同的评估方式,使得偏差变得相对较小。
什么是规划扑克
规划扑克使用Fibonacci序列作为Story Point。Fibonacci序列是13世纪引入的数学系列数字,用于解释自然的某些形成方面,例如树的分支。通过将前两个数字相加来生成序列,以获得序列中的下一个值:0,1/2,1,2,3,5,8,13,20等。出于敏捷估计的目的,一些数字已经改变,导致以下系列:1,2,3,5,8,13,20,40,100
扑克说明(点数约定:1 Story Point = 1 人/天)
牌 | 解释 |
---|---|
0 | 不需要工作量 |
无穷 | 任务量大 |
? | 无法估计 |
一杯咖啡 | 不足0.5 |
其他 |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点数 |
估算流程
参与者
- 推动:PM
- 参与:RD FE QA
输入信息
- 用户故事
输出信息
- 用户故事的估算和优先级
操作步骤(一般2轮估算基本可以达成共识)
- PM进行用户故事描述
- RD / FE 的团队成员,通过面朝下的方式打出编号卡(斐波那契值:1,2,3,5,8,13,20,40)
- 卡片同时亮出
- 解释估算偏差,并讨论
- 估算共识达成
估算记录表
估算完成后,我们把估算的结果填写到钉盘中的故事列表中,并确定故事优先级
3.Sprint Start
Sprint创建&开启流程
参与者
- 推动:Scrum Master(QA)
- 参与:RD FE QA
输入信息
- 用户故事 & 估算结果
输出信息
- Sprint & Gantt
创建Epic
创建Story
Sprint面板
Gantt
4.Sprint In Progress
日常流程
参与者
- 推动:Scrum Master(QA)
- 参与:RD FE QA
输入信息
- 站会同步
输出信息
- 用户故事更新
5.Deploy
验收&发布流程
参与者
- 推动:Scrum Master(QA)
- 参与:PM UI RD FE
输入信息
- UAT环境
输出信息
- 迭代发布
- Sprint Done
6.Sprint Review
Review流程
参与者
- 推动:QA
- 参与:PM UI RD FE
输入信息
- 测试报告
输出信息
- 复盘结果
测试报告
总结
以上就是目前研发团队的2.0版本的敏捷迭代流程,后面需要重点改进的还是,如何引入CI、自动化测试等等手段,进一步提升测试的效率,从而更快的反馈出问题。